時間:2019-08-15 17:03:34 作者:johnnyl 瀏覽量:11
大家好,隨著社會的進步,科技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,人們生活水平提高,對于質(zhì)量和美的追求提高,蘋果手機是手機界公認的美,屏幕的設計符合世界的審美,總而言之,無論是 18:9 份額、屏幕形狀規(guī)則的非異形全面屏,仍是考驗切開工藝、形狀各異的異形全面屏,不久后都會成為手機商場上肯定的主角——從千元級其他紅米,到萬元級其他 iPhone,無處不在的全面屏,將為手機業(yè)界翻開全新的一頁。
接近 9 月,手機商場的硝煙味也更濃了。
據(jù)《華爾街日報》的報導,新 iPhone 將會在 9 月 12 日正式發(fā)布。這或許是蘋果保密工作做得最差的一次,新 iPhone 還沒發(fā)布,就現(xiàn)已被人扒了個底朝天——新 iPhone 最終的懸念,或許只剩下姓名了。
無論是叫 iPhone 8,仍是叫 iPhone Pro,其實都不太重要,因為當你在茫茫人海中看見它時,肯定一眼就能把它認出來。
全賴這一塊惹眼的「全面屏」。
我們都知道新 iPhone 有一塊「全面屏」,但「全面屏」從何而來卻鮮有人知。
軟件:蘋果8上的全面屏,是怎么來的?圖1
手掌與大屏之間的對立
不管是過去仍是現(xiàn)在,「大屏幕」一直是手機的中心競賽力之一,屏幕越大,意味著能承載的信息就越多,在手機上處理事務的功率也就越高。
2007 年,當喬布斯發(fā)布的初代 iPhone 時,「大屏幕」其實也是 iPhone 的一大賣點。其時干流的智能手機諾基亞 E62、MOTO Q 的屏幕尺度都在 3 吋以內(nèi),而 iPhone 因為摒棄了實體按鍵,因而具有更多充?臻g,屏幕尺度達到了 3.5 吋,屏占比高達 52%,連喬布斯都忍不住在發(fā)布會現(xiàn)場感嘆:
3.5 吋屏幕,真的很大!
軟件:蘋果8上的全面屏,是怎么來的?圖2
iPhone 敞開了手機的新紀元,因為觸屏集成了更多的操作,因而屏幕也變得越來越重要。但手機的屏幕要多大才合適?
其時,力推 Super AMOLED 的三星開了個好頭。2010 年,三星發(fā)布智能手機 Galaxy S,其具有 4 吋 AMOLED 顯現(xiàn)屏,現(xiàn)已算是一起期屏幕較大的手機之一。在 Galaxy S 上市后,喬布斯還曾忿忿不平地責備道:
對消費者來說,3.5 吋才是最完美的尺度,大屏幕幾乎愚笨至極……你底子沒法一手把握它,沒有人會買這樣的手機!
話雖如此,但其實蘋果早在 Galaxy S 上市前就推出了配備大屏幕的智能觸控設備——iPad。或許在喬布斯眼中,「平板電腦」才是大屏幕的正確運用方式。
軟件:蘋果8上的全面屏,是怎么來的?圖3
不過,三星可不這么以為。2011 年,三星又推出了主打「平板手機」概念的 Galaxy Note,其配備了 5.5 吋 AMOLED 大屏幕,并自帶觸控筆 S-Pen。三星經(jīng)過主打「大屏」的概念,成功地從 iPhone 手中奪走了不少的商場份額。
想必,在 2012 年前后換智能手機的用戶,都會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:
是選擇系統(tǒng)更好用的 iPhone,仍是選擇屏幕更大的三星?
軟件:蘋果8上的全面屏,是怎么來的?圖4
雖然手機屏幕越來越大,但并不是屏幕越大越好,對于移動終端來說,便攜性、操控性也占有重要的地位。所以,從 2013 年起,手機規(guī)劃師們開端思考:
怎么在機身大小不變的情況下,給手機塞下一塊更大的屏幕?
此時,另一個高頻詞呈現(xiàn)了:屏占比。
從「高屏占比」到「全面屏」
「屏占比」,顧名思義便是屏幕面積在手機前面板上的占比。
LCD 屏幕為了防止漏光、便利走線,不得不在屏幕兩頭設立 Black Matrix,也便是常說的 BM 區(qū),反映到手機屏幕上,便是屏幕兩頭的黑邊。黑邊并不屬于有效顯現(xiàn)面積,因而,通常以為「屏占比」的計算公式為: